你是否也有过类似的心理状态:
明明不想做的事,为了让别人满意,硬着头皮答应了;
和其他人交流时小心谨慎,生怕说错了话让别人不开心;
日常穿衣服、换发型都要担心自己在别人眼里是不是好看;
很多时候,为了维持和谐的人际关系、满足他人的期待、获得社会的认可,我们常常压抑自我,迎合外界的需求,我们以为这样的妥协就能你好我好大家好,但却忽视了这种妥协会让我们不断放下自己的真实想法和需求,一点一点地放弃自我,从而逐渐失去主体性,变成了满足他人要求的工具。今天,我们就来聊聊,如何重拾主体性。
工具人心态vs主体性思维
首先,什么是工具人心态?它的核心在于为他人而活,根植于一种客体性思维。在这种思维框架下,我们把自己视为宾语——一个被评估、被定价、被取舍、被利用的对象,是提供某种功能、满足他人需要的被选择者。换句话说,我们将自己物化了。
;
与之相对的是主体性思维,它强调个人的独立性、自主性和自我决策。因此,保持主体性的核心,是为自己而活。主体性强的人,一切从我出发,万物为我所用。
生活中的每一个决策和行动都基于对自身真实需求的理解和追求,清楚自己想要什么、该做什么,能够在嘈杂的外部声音中保持独立思考,不轻易被他人的期待和意见左右。
简单来说,就是做自己生活的主角,从第一人称视角看世界的选择者。然而,保持主体性并非易事。在现实生活中,我们常常被各种外部力量所牵引,比如家庭的期望、社会的规范、文化的习俗等,这些因素无形中塑造了我们的行为模式和决策逻辑。
例如,有人可能会说:我不喜欢现在的工作,但是上有老下有小,不能没有这份收入,我别无选择,只能得过且过。
正如一些学者所指出的,现实中约 80% 的选择并非完全出于行为人自己的意愿,而是被外部因素所驱动的。所以,我们所倡导的主体性,并不是罔顾现实或盲目追求自我满足,而是基于对自我需求的真诚认知和独立判断。
主体性是一种深刻理解自我的态度,它意味着在面对外部压力和自身需求时,能够理性权衡后做出独立的选择。这种主体性是一种平衡: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找到适当的位置,不被环境轻易裹挟,也不一味对抗客观条件,而是保持清醒的自主权,以从容应对生活的挑战。
有这几种表现
你可能已经陷入工具人心态了
工具人心态的本质是自我放弃,认为自己的存在只是为了满足他人的需求,而不是作为一个独立的主体去生活。正如《认知觉醒》的作者周岭所指出的,那些对自我缺乏了解、对生活没有主张、对命运没有选择的人,只是随着生活的惯性不断前行,成为了醒着的睡着的人。因此,我们会发现,主体性缺失、工具人心态强的人,通常表现出以下特征:
1、总是为了满足他人的期望而改变自己
为了迎合他人,可能压抑自己的兴趣、观点甚至生活方式,忽略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。比如,一个人在职场上明明想要追求创意性的工作,但因为老板更看重执行力,就把自己强行改变成一个服从命令、机械执行的角色。
2、在关系中充当情感垃圾桶
不管自己是否心情低落,总是让他人向自己倾诉和发泄情绪,而忽略自己的情绪和需求。这样的人往往会觉得自己在关系中是被利用的,但又不敢拒绝,因为害怕失去对方的认可。
3、依赖外部评价和认可来确认自己的价值
不敢主动追求自己的目标,而是等他人对自己认可之后,才去尝试或付出。比如,一个人可能并不喜欢某个专业,但为了得到家人或社会的肯定而选择继续深造,从而将自己限制在他人定义的框架内。
4、无偿提供帮助而不计回报
即便事情超出自己的能力或带来极大负担,也很难说不。例如,一个人在朋友或同事遇到困难时,总会无条件提供帮助,但很少意识到自己也需要支持,从而导致心理负担不断加重。
5、在决策时完全依赖他人
没有清晰的自我判断力,总是认为他人比自己更了解该怎么做。比如,在人生重大决策上,比如择业、恋爱、婚姻,完全听从他人的意见,把自己视为被安排的角色。
6、害怕独立、害怕承担个人责任
即使不满现状,也会继续保持现有状态,因为觉得离开别人、独自生活会让自己失去价值。这样的人往往在内心中把自己定位为跟随者或辅助者,没有清晰的独立目标。
如何摆脱工具人心态
重拾主体性
主体性与工具人心态截然相反,体现的是一种清晰的自我觉知和主动掌控的生活态度,即我知道自己想要什么,并为之付诸行动。主体性追求的是独立思考、深刻理解自我需求,同时具备不惧他人评价的内在力量。这种内在力量不依赖于外界的认可或条件的充裕,而是源于一种深层的信念:无论处境如何,自己始终有得选。因此,衡量一个人是否真正具备主体性,不在于他拥有多少客观选择,而在于他内心深处是否坚定地相信并感知到自己有选择的自由。这种信念是我们摆脱工具人命运、成为生活主宰的关键所在。
1、从我的角度看问题
可在这个过程中,我们往往忽视了内心真正渴望的那个我。久而久之,真实而自主的自我被压抑了,我们逐渐被客体性思维支配,生活成了他人期望的舞台,缺乏自我表达的机会与自由感,变成了他人眼中的角色或工具,而非一个独立的主体。因此,我们需要从自身出发,问问自己:我真正想要的是什么?什么对我来说最重要?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?通过思考这些问题,我们能更清楚地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,而不是盲目地迎合他人的期待和标准。
2、从我的角度去评价
我们有很多不开心,其实都源自外界的否定;我们有很多不得已,也都是为了获得外界的认可。比如,会因为别人的一句不好看,就脱下喜欢的裙子;会因为一句你不行,就放弃尝试新事物的勇气;会因为一次面试没过,就开始怀疑自己的价值......我们把自己当成了展示品,时刻等待着他人的评估和评价。因此,要重拾主体性,我们需要走出展示品的角色,收回给外界评价我们的权力,由自己来做出判断。当别人说你不适合穿裙子你不擅长和人打交道或你不够聪明时,如果我们将其内化为我不适合穿我不擅长我不够好,我们实际上是把自己置于被动的客体位置,接受他人标准为自我评价依据。这种思维是把我与某个事物、环境或角色不相匹配的原因归结于自身,从而给自己设定了不必要的限制,认为自己无法达到某个目标或无法胜任某个任务,就会选择放弃努力和尝试挑战。为此,我们可以将他人评价转化为以自己为主体的思维方式,将我不适合 XXX我不擅长 XXX转变为XXX 不适合我XXX 无法凸显我。例如:
你不适合穿裙子——这条裙子没能展示我的特点
你不擅长和人打交道——这个社交场合没能让我发挥出自己的交际潜力
你不够聪明——这次的任务没有充分体现出我的聪明才智
这种思维方式将关注点从我哪里不行转移到我如何展示自己的优势,不再将他人的评价视为绝对标准,而是从自我角度来评估是否与环境、事物匹配。例如:
我不适合这份工作:暗示自己能力不足或兴趣不匹配,可能削弱主体性。
这份工作不适合我:强调个人需求与工作环境的匹配度,体现对自我价值的清晰认知,助于建立主体性。
我不适合参加大型聚会:容易带来社交焦虑或不适。
大型聚会不适合我:基于对个人喜好和舒适度的认识,增强对自我需求的理解。
我不适合穿这种衣服:可能反映自我形象不自信。
这种衣服不适合我穿:体现对个人风格的清晰认识,有助于选择更符合自我形象的服装,增强主体性。
;
图库版权图片,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工具人心态是一种物化的表现,无论是他人将我们当作工具来使用,还是我们将自己当作物品来展示,都在削弱个人的主观体验和情感需求,用客体性逐渐替代了主体性。
正如哲学家玛莎·努斯鲍姆所指出的否认主体性:在物化过程中,个体被视为一种没有自我体验和感受的存在,纯粹是为了满足他人需求而存在的物品。
要摆脱这种工具人心态,重拾主体性,我们需要主动思考自己的真实需求和渴望,不再单纯用外界的标准评估自身的价值。只有这样,我们才能从物品的角色中解放出来,恢复作为主体的地位,真正去体验、感受,并主导自己的生活。这不仅是超越他人期望,更是回归内在价值的过程。
以上就是关于【一种可怕的心态正在拖垮无数人!日常有这6种表现】的相关消息了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!
12月4日消息,越来越多的车配备辅助驾驶系统,然而辅助毕竟是辅助,和自动驾驶完全是两码事,如果过分信任很可能酿成事故。
12月4日消息,日前,胖东来创始人于东来在其个人抖音账号发布打假视频。 于东来表示:觉醒胖东来书不属于胖东来公司书籍,请不要打着胖东来旗号做营销! 他强调,请任何单位和个人不要打着胖东来的名义向社会误读胖东来! 于东来还介绍,胖东来集团公众号 ...
12月4日消息,今天,OPPO Find X8 Ultra获得入网许可,型号是PKH120。 据博主数码闲聊站爆料,OPPO Find X8 Ultra代号珠峰,暗示该机将拥有行业最强的影像能力。 据悉,OPPO Find X8 Ultra搭载高通骁龙8至尊版移动平台,配备2K全等深四微曲屏幕,后置1英 ...
12月4日消息,华为Mate 70系列于今天上午10:08正式开售,起售价5499元。 这次Mate 70系列共有Mate 70、Mate 70 Pro、Mate 70 Pro+、Mate 70 RS非凡大师四款机型。 如此大热的机型,有不少用户发帖称,开卖一瞬间就售罄,根本抢不到。 截止发稿,Mate 70系 ...
12月4日消息,双12年终大促即将打响,根据京东公布的12.12活动规则,京东双12活动整体分为预热期、正式期两个阶段。
12月4日消息,法拉第未来(FF)汽车宣布,中国汽车行业领袖、车辆开发和安全技术专家顾镭博士将出任FX全球EV研发研究院院长及FX 6车系负责人(VLE)。
12月4日消息,极氪法务部今日发布严正警告称: 近日,我司发现抖音账号洛杉矶故事(抖音号:AAL1810)的持有控制人于2024年11月27日11时42分,通过抖音平台以重磅小道消息!为标题,恶意散布虚假不实的所谓我司2024年12月限时购车权益政策。 严重干扰破坏 ...
12月4日消息,据媒体报道,因恶意攻击字节训练集群,而被起诉赔偿侵权损失800万元及合理支出2万元,并公开赔礼道歉的实习生田某某,获得了NeurIPS 2024的最佳论文奖。